何处怀人不断肠,笛声哀怨起江乡。
落花尽入羌人调,归泪曾沾楚客裳。
明月千家砧杵动,关山一曲梦魂长。
流年况是催容发,那独潘郎鬓有霜。
闻笛
何处怀人不断肠,
笛声哀怨起江乡。
落花尽入羌人调,
归泪曾沾楚客裳。
明月千家砧杵动,
关山一曲梦魂长。
流年况是催容发,
那独潘郎鬓有霜。
注释与赏析:
闻笛
何处怀人不断肠,笛声哀怨起江乡。
- 注释: “何处”指的是诗人心中所怀念的人或地方,“怀人”即思念某人。“不断肠”形容思念之深切如肠断一般,无法割舍。“江乡”则暗示笛声来自遥远的故乡。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听到笛声时的内心感受,通过对比来强化其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落花尽入羌人调,归泪曾沾楚客裳。
- 注释: “羌人”是指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此处借指边远之地。“归泪曾沾楚客裳”中的“楚客”可能是指屈原,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自比为湘水之神,楚地多雨也多水,因此“楚客”可能暗指自己身处异地,思乡之情如同楚地的细雨绵绵不绝。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将落花融入羌人的乐曲中以及泪水沾湿楚地的衣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明月千家砧杵动,关山一曲梦魂长。
- 注释: “砧杵”指古代妇女捣衣所用的石杵和木棒,象征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辛勤劳作。“关山”可能指的是远离家乡、在外征战的地方。
- 赏析: 诗人通过看到明月照耀下,千家的砧杵声此起彼伏的景象,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家国情怀,而“关山一曲梦魂长”则表现了他对于远方的挂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流年况是催容发,那独潘郎鬓有霜。
- 注释: “流年”即岁月流逝,这里指的是时间。“潘郎”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潘岳。潘岳年轻时英俊挺拔,但因频繁辞官而容颜渐衰。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衰老的无奈感,尤其是对自己年华不再、鬓发已白的感叹。
综合分析:
《闻笛》这首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诗人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以“闻笛”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有外在景象又有内心情感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