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时留径,江深晚泊船。
岂无陴上宅,实少汶阳田。
俭穫频供税,丰年或具饘。
莫将桑梓敬,花树拟平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手法及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和语言等来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始赴东山口杨柳村庄作”,写诗人到访东山脚下杨柳村的情景。“杨柳村”点明了地点;“始”表明作者刚到,“赴”表明作者来访。从“杨柳”二字可以看出,这里景色优美,环境清幽。“杨柳”是江南春天的典型物象,也是诗人喜爱之物。“始赴”,说明诗人刚刚到达,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周围的美景,就急忙前往东山脚下的杨柳村了。

“地僻时留径,江深晚泊船。”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来到杨柳村后的所见所闻。“地僻”表明诗人所处位置偏僻;“时留径”写出了诗人在杨柳村中行走时,看到路边的小径上还留有行人的足迹,说明此地人迹罕至,十分宁静;“江深”则表现出诗人所在之处,江水之深,也进一步衬托出杨柳村的静谧。“晚泊船”表明诗人傍晚时分停船靠岸,这里的“晚”字,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又写出了诗人因急于返回而不得不匆匆停歇的情景。

“岂无陴上宅,实少汶阳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土地稀少的感叹。“岂无”“实少”都表示否定,“陴上宅”指城墙之上的房屋,“汶阳田”指汶阳县的田地。“岂无”表明诗人认为应该有,而实际上却缺乏;“实少”表明诗人认为应该有,但实际却很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土地稀少的感慨。

“俭穫频供税,丰年或具饘。”这两句诗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诗人对农民生活的理解。“俭穫频供税”中的“俭”表明农民生活的艰辛;“頻”则表明农民经常为纳税疲于奔命;“频”字表明频繁,“供税”则表明为纳税而劳作。“丰年或具饘”中的“丰年”指的是丰收的年份;“或具饘”表明农民丰收的时候,才能吃一顿丰盛的饭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生活的理解。

“莫将桑梓敬,花树拟平泉。”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愁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乡土文化的热爱。“莫将”表明诗人不希望人们去尊敬那些他并不看重的东西;“桑梓”指家乡,“花树”指花草树木,“平泉”指平静如镜的水塘,这里比喻田园风光。“拟平泉”表明诗人想要效仿那平静如镜的水塘,表达出自己想要归隐的愿望。

【答案】

《赴东山口杨柳村庄作》

地僻时留径,江深晚泊船。

岂无陴上宅,实少汶阳田。

俭穫频供税,丰年或具饘。

莫将桑梓敬,花树拟平泉。(关键词:柳、杨村、东山)

译文:

我刚刚来到杨柳村,只见道路狭窄偏僻,江水深处,傍晚时只能停船暂歇。

我难道没有城中的宅子吗?只是缺少肥沃的农田而已。

虽然收获不多,但是足以缴纳税款;丰收之时,也能品尝美味的饭菜。

不要只把这里当作地方上的敬仰对象,这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可以像平泉一样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