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
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
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
那堪正水宿,城柝复萧萧。

【注】:洚水口,即今山西永济市西南的绛州。

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

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

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

那堪正水宿,城柝复萧萧。

解析:

  1. 篱落(lí lào) - 表示篱笆、围栏,此处指田间的篱笆或者村庄周围的栅栏。
  2. 新烟少 - 新的炊烟稀少,暗示时间是早晨或傍晚。
  3. 江村(jiāng cūn) - 指靠近江河的村庄,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偏远或古老的村庄。
  4. 古塞(gǔ sài) - 古代的军事要塞,通常位于边境地区。
  5. 长林 - 形容树林非常茂密,树木高大。
  6. 收夏榷(shōu xià què) - 收集夏季的货物,可能是农产品或其他物资。
  7. 残烧 - 指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或残余的火。
  8. 长春苗(chūn cháng miáo) - 春天播种的植物,如稻米或小麦。
  9. 颓屋(tuí wū) - 倒塌的房屋,可能因年久失修而变得破损。
  10. 燕双入(yàn shuāng rù) - 燕子成对地飞进屋内,常象征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11. 微风花乱飘(wēi fēng huā luàn piāo) - 微风吹过时,花瓣四处飘散。
  12. 那堪(nà kān) - 怎能承受、难以忍受之意。
  13. 正水宿(zhèng shuǐ sù) - 在水边住宿。
  14. 城柝(chéng tuò) - 城墙上的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常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的环境。

译文:

篱笆旁的新烟渐渐稀少,江边的古老村庄遥不可及。茂密的长林中收获了夏天的果实,残余的火焰照亮了新生的稻田。破败的屋子里燕子双双归来,微风中花瓣四处飘散。在这清冷的夜晚,我无法忍受在河边过夜,城墙上传来深夜的钟声又增添了几分寂寞。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乡村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孤独感。首句“篱落新烟少”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同时“新烟”暗示着炊烟尚未升起,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着“江村古塞遥”则将视线引向远方的江村和古老的要塞,展现出一幅广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的画面。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通过描绘树林、野草、残火、庄稼等元素,生动地勾勒出了乡村夜晚的自然景色。特别是“长林收夏榷”和“残烧长春苗”,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描绘美景上,而是通过“颓屋燕双入”和“微风花乱飘”两个细节,引入了人物活动和自然现象,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燕子归巢、花朵随风飘散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

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那堪正水宿”,直接点明诗人因环境而感到难耐;“城柝复萧萧”,则通过城墙上的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乡村夜晚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