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兵戈后,西来岂胜游。
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
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
请从渤海治,致盗独无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诗人在赴任途中,泊舟至湖南境内的洣水之口。他眺望四周,满目疮痍,兵连祸结;西来岂是胜游?心中充满了悲愤与失望。他想到,如今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自己远涉重洋,去治理一个边远之地,真是有负君恩了。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以及对自身所任职务的不满。
首句“满目兵戈后”,写诗人抵达目的地所见。这两句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只见满目疮痍,兵荒马乱,国事衰颓。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分。第三四句“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意思是说,现在到处都设防,只有洣水才允许通行船只。可见战乱之后,百业凋零。末二句“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意思是说,他担心官府催租逼债,常为收成不佳而忧虑。此联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此诗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抒情,叙事抒情结合紧密,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