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双塔下,来往惬幽期。
近寺鸣钟夕,遥林过雨时。
马蹄冲溜滑,蝉响入秋悲。
莫下忧时泪,朝骖我自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的名篇名句、并加以背诵,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赏析时可以从意象、手法、语言等方面作答。
“雨后过张太仆”意思是:雨后经过张太仆家的小楼。高斋双塔下,来往惬幽期,高斋双塔之下,我往来惬意于幽居之期。近寺鸣钟夕,遥林过雨时,近寺的钟声傍晚响起,远林中传来了下雨的声响。马蹄冲溜滑,蝉响入秋悲,骑着马奔驰在泥泞的山路上,发出急促的蹄音,而树上的知了也在秋风中悲鸣。莫下忧时泪,朝骖我自疲。不要担心国事忧虑到流泪,清晨驾车我自然疲惫不堪。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心情,流露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雨后过张太仆”,点明送别地点。高斋双塔下,是诗人送别的地点。这两句是说:诗人雨后来到张太仆家的小楼上与友人告别。“双塔”,指佛塔;“高斋”,为官舍,这里借指张太仆家的小楼。诗人来到小楼,看到高耸的塔影,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里有他可以安享的幽雅之所。
颔联“近寺鸣钟夕”,描绘了诗人听到寺庙里晚钟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依依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近寺”,靠近寺庙,指太仆家所在的寺庙;“鸣钟夕”,指傍晚时分寺庙里敲钟。傍晚时分,太仆家附近的寺庙里敲响了晚钟。
颈联“遥林过雨时”,写诗人骑马穿过树林,听到远处传来了雨声。“过雨”,即雨打落叶,声音凄切,诗人听到这样的声响也为之伤感。“遥林”,指远处的树林。
尾联“莫下忧时泪,朝骖我自疲”,诗人劝慰好友不必为国事忧愁,即使流下伤心的眼泪也不必在意,而自己却因旅途劳顿而感到疲惫不堪。“莫下忧时泪”,意谓不要为国事忧心忡忡而流泪。“朝骖我自疲”,意为早晨驾车我感到疲倦不堪。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心情,流露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全诗四联,前两联写诗人在友人处辞旧迎新的情景,后两联写诗人辞别友人时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