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延客处,松色映袈裟。
禅坐栖山鸟,经行踏涧花。
烟萝侵径狭,溪水到门斜。
莫谓无车马,津梁涉更赊。

题宝林寺宾上人兰若

松色映袈裟。

禅坐栖山鸟,经行踏涧花。

注释:松树的颜色映照着僧人们的袈裟。禅坐时,山林中的鸟儿栖息在树上;行走时,脚下踩着山涧中盛开的花草。

烟萝侵径狭,溪水到门斜。

注释:缭绕的烟雾弥漫在小径上(显得狭窄),溪水流淌到门前形成一道倾斜的水流。

莫谓无车马,津梁涉更赊。

注释:不要认为没有车马(意味着道路艰险)。通过这两座桥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赏析:这首五律是作者游历宝林寺后写的一篇记事诗。全诗以“题宝林寺宾上人兰若”一句领起,点明了题咏的对象——宝林寺和寺里的宾上人兰若。

开头两句“老僧延客处,松色映袈裟”,写宝林寺的幽静与清雅。宝林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旧地,他在此作过《寻隐者不遇》一诗。这里描写了老僧接待游人的场景,松树苍翠欲滴,青松的影子倒映在僧人的衣上,十分生动。

三四句“禅坐栖山鸟,经行踏涧花”。写在寺院中闲居时的所见所闻。禅坐即打坐,这里指参禅打坐。“栖”字用得极为传神,把山间寂静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经行”指诵经礼佛,“踏涧花”则形容经过涧边时踩落花瓣的情景。

五六句“烟萝侵径狭,溪水到门斜”。“烟萝”、“径”、“溪水”,都是对环境的具体而形象的描述。“到门斜”写出了溪水的曲折迂回之势。这两句写景极有层次感,由远及近。

最后两句“莫谓无车马,津梁涉更赊”,写从寺外归来的感受。“津梁”泛指通往外界的道路,“涉更赊”表明路途遥远、艰险。这句是全诗的结语,也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返回途中的身影。

此诗写景抒情并重,情景交融。首联写景引出人物,颔联、颈联分别写景、状物,尾联写诗人的感想。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韵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