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笳归陇坂,悬旆度天津。
朔气临河尽,军容入塞新。
蜃楼清海月,狐岭静边尘。
要取黄金印,归图紫阁麟。
【注释】
梁兵宪:指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任河东节度使的裴璩(yu)。天津:古县名。在今山西太原西南。陇坂:指山西永济县的梁山。悬旆度天津,是说裴璩渡过黄河,进入太原。
朔气临河尽,军容入塞新:指裴璩到达太原后,军队严整肃穆,气势雄伟。
蜃楼清海月,狐岭静边尘:指晋阳(即太原)城外的蜃楼和狐岭上的烽火台,都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显得十分壮观。
要取黄金印,归图紫阁麟:指裴璩回到长安时,朝廷授予他“河东节度使”的职务(相当于宰相职位),并且赐予“黄金印”,表示他的功劳和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裴璩送行的诗作。裴璩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任河东节度使,诗人写此诗以赠行。
前四句写裴璩渡河、入塞的壮举。鸣笳,军中吹奏笳声,以示纪律。陇坂,即山西永济县境内的梁山,又名龙门山。悬旆,指悬挂旗帜。天津,即晋阳县。这里指太原。
五、六两句写裴璩到太原后的情形。朔气,北方的寒气。临,至,到。尽,尽消,消逝。军容,指军队阵容。入塞,进关。
七、八两句写晋阳城的景象。蜃楼,海边或沙漠上因光折射作用形成的幻景,如蜃吐出水中的楼台。清海月,明亮的月光映照海中景物。狐岭,山名,在山西代县西北。静,平静,肃清。
九、十两句写晋阳城外的景象。黄金印,指裴璩所授之官衔及赐予的金印。紫阁麟,指朝廷给予的封赏及荣誉。
末二句点明此行目的。“要取黄金印”,表明此行目的在于取得功名;“归图紫阁麟”,表明此行的目的是建功立业,荣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