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南华寺,寻源向此溪。
水香浮钵远,山翠入檐低。
樵路春游鹿,松房午放鸡。
津梁云不远,过此识前迷。
【注释】:
过曹溪:经过曹溪(在今广东省曲江县东北)。曹溪,即曹溪寺。南华寺在曹溪之滨。寻源向此溪:寻找源头,沿着这条溪水前进。
水香浮钵远:水气飘荡在远方,使水面上漂浮的僧人钵盂发出阵阵香气。山翠入檐低:山峦青翠欲滴,仿佛要进入檐下一般。这里写山景,也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樵路春游鹿,松房午放鸡:春日里,樵夫砍柴时遇见了悠闲地游玩的鹿群;松树间房屋里传出了鸣叫的家禽。樵路,指樵夫所走的小路。松房,指松树上搭建的屋舍。
津梁云不远,过此识前迷:渡口的桥梁并不遥远,从这里过河就能摆脱迷茫。津梁,指渡口。迷,指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于作者随僧徒们去南华寺参拜的路上。
开头二句,“闻道南华寺,寻源向此溪。”诗人听说曹溪寺就在附近,于是顺着这条溪水走去。“南华”,即南华寺。“寻源”,即寻找水源。
“水香浮钵远,山翠入檐低”两句写诗人沿溪而行所见景物。“水香浮钵远”,意思是说随着水波荡漾的香气,连远处僧人钵盂中散发出来的香气都能闻到。这两句话写得很形象,突出了沿途风光之美。“山翠入檐低”,意思是说随着山色而入,低到屋檐之下。这一句又把山景写得十分迷人。
第三、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的情景。“樵路春游鹿,松房午放鸡”,这是说在樵夫小路上,春天里看见成群结队的鹿悠然自得地游玩;在松林间房屋里,中午时分听见了鸟声。这两句诗以白描手法刻画出一幅幅优美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佛教寺院的宁静和幽美的环境。
最后两句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感受。“津梁云不远,过此识前迷。”意思是说渡过这条大河之后,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这里用一个比喻,说明虽然眼前美景使人留连忘返,但只要越过这座桥,就能摆脱眼前的迷惘,回到故乡。这两句诗既表明了旅途的愉快心情,也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清新,描写细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