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北堂上,帘帷秋气清。
林鸟霜外定,邻杵月中鸣。
玉笛凄边思,瑶琴寄远情。
那堪常万里,独坐数残更。
《秋夜独坐》
注释:
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
北堂:古代指代内廷或宅第的北门。
帘帷:指帐子、帘幕,用以遮挡和遮蔽。
林鸟:树林中的鸟儿。霜外:霜降之后,即深秋时节。定:静止不动。
邻杵:邻居敲击的木棒。月中鸣:月光下的鸟鸣。
玉笛:玉制的乐器,这里指代笛声。凄边思:凄凉地思念远方的人或物。
瑶琴:用玉石制作的乐器,泛指美玉,此处借指远行的人。寄远情:寄托远方的思念之情。
那堪:哪能忍受得住,无法承受。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独坐:独自坐着,独自一人。数残更:数着剩余的时间直到深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秋天夜晚孤独情景的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永夜北堂上,帘帷秋气清。”开篇便点明了这是一个秋天的长夜,诗人独自一人待在北堂之上。窗帘被秋风吹拂,带来了阵阵凉意,使得整个房间都显得清新宜人。这里的“帘帷”既是指窗帘、帷幕,又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防线,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抵御外界的干扰,让自己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情感世界。
“林鸟霜外定,邻杵月中鸣。”诗人的视线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看到窗外的树林中有鸟儿在霜降之后依然静止不动,而邻居家传来的木棒敲打声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外部世界的宁静与内部的孤独感相互映衬,使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深沉。
“玉笛凄边思,瑶琴寄远情。”诗人接着转入内心世界的描绘。玉笛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令人感到凄凉;而瑶琴发出的悠扬旋律则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这里的“凄边思”和“寄远情”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二者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句“那堪常万里,独坐数残更。”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用“那堪”一词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心情,因为他身处万里之外的地方,只能独自面对这个漫长的夜晚。而“数残更”则意味着他在这漫长的夜晚中不断消磨着时间,直到夜深人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秋天夜晚的画面,并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