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有归客,日暮渡湘川。
征路尚馀几,乡心犹渺然。
佳期芳杜外,远思绿江前。
为问衡阳雁,苍梧何处边。

”`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归人日暮渡湘的情景以及其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归客”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首句“湘南有归客,日暮渡湘川”,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里的“湘南”指的是湖南省南部,暗示了诗人身处的地理位置;而“日暮渡湘川”则形象地表达了归人日暮时分独自渡过湘江的情景。这种情景设置,让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感受到那份孤独与寂寥。

次句“征路尚余几,乡心犹渺然”,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征路”指的是归人的旅途,而“乡心”则是指他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余几”和“渺然”两个词组,生动地表达了归人虽然还剩下些许旅途中的希望,但心中的乡愁却仍然遥远、无法触及。这种情感上的反差,使得整首诗的情绪更加丰富,也让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第三句“佳期芳杜外,远思绿江前”,诗人继续展开他的想象,将思绪投向远方。这里的“芳杜”很可能指的是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味着美好的愿望或期盼。然而,“远思绿江前”则透露出归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他站在江边,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最后一句“为问衡阳雁,苍梧何处边”,则是诗人情感的一个高潮。这里的“衡阳雁”和“苍梧”均为地名,分别指代湖南衡阳和广东苍梧。诗人以雁为喻,询问归人在远方的亲友是否也在思念着自己,从而表达了他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以及对归途未知的恐惧。

这首《渡湘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旅人的思乡形象,并通过诗歌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深深的乡愁。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读来既能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又能体会到那份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