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八九月,茅屋两三家。
古道连枫叶,闲门落桂花。
竹深鸡犬静,松暝炊烟斜。
已似到田舍,犹嫌归路赊。
【注释】
衡阳山家作:指诗人隐居于衡山的山中。衡阳:古邑名。
山村八九月:八月是农忙季节。
茅屋两三家:茅草房只有两三家。
古道连枫叶,闲门落桂花:山路两旁长满枫树和桂花。枫叶和桂花都开在秋季。
竹深鸡犬静,松暝炊烟斜:竹林里传来鸡狗的叫声,松树林间升起炊烟。暝:黄昏。
已似到田舍,犹嫌归路赊:已经像到了乡下人家一样,但觉得回乡的路还远。赊:遥远、漫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景图。首联写山村的自然环境。颔联写村落的风貌。颈联写村落的宁静。尾联写对归途的留恋。全诗清新淡雅,恬静幽美。
“山村八九月”,点出时令为秋天,“山村”表明地点是山中,“八九月”说明时节是在秋季。这是总写。“茅屋两三家”,具体写出村中的建筑。“茅屋”是简陋的房屋,“两三家”表明数量不多。这是分写。“古道连枫叶,闲门落桂花”,进一步渲染山村的景色。“古道”是指山路,它两旁长满了枫树。“闲门”是说门户不关闭。“落桂花”即飘落的桂花。这两句既写出山居环境的优美宁静,又暗含山居生活的清闲自在。这是二、三句的总起。
“竹深鸡犬静,松暝炊烟斜”,这是描写山村的夜晚。“竹深”“松暝”是写环境;“鸡犬静”“炊烟斜”是写人声。“静”与“斜”相对,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山村显得更加安静和平和。这是第四句的总起。
“已似到田舍,犹嫌归路赊”,这是最后两句。“田舍”是指农家,“归路赊”是指归途漫长。这是对前文的具体化和深化,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他既羡慕山居生活,又担心回家的道路太遥远,所以用“犹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结尾句的总起。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在山中时写的,描绘了山村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宁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