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彩云际,窈窕春山阿。
灌木见垂葛,孤村闻伐柯。
烟霞尘事少,水石野情多。
若问东山意,其如风月何。
【注释】
逍遥:闲适自若的样子。彩云:五彩斑斓的云霞。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这里指山间小路。阿:山坳,山弯。垂葛:葛条,一种蔓生的草本植物。伐柯:砍柴的意思。烟霞:云雾、山色。尘事:世俗之事。水石:山间的溪流与石头。野情:自然之情。
东山:指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处泛指山林。风月:指美好的景色。
【赏析】
这首五律是诗人在西樵游玩时所作,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山水的清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逍遥彩云际,窈窕春山阿”,写诗人游历至西樵,看到彩云缭绕于山间,春山蜿蜒曲折。彩云与春天的山景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
颔联“灌木见垂葛,孤村闻伐柯”,描绘了山中树木丛生,以及远处传来的砍柴声。这里的“灌木”指的是山间茂密的草丛,而“垂葛”则是一种藤状植物,生长在树上或岩石上。孤村则是指偏僻的小村庄,诗人听到的是村民们正在砍伐葛条的声音,这是山中常见的劳作场景。
颈联“烟霞尘事少,水石野情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宁静景象。烟霞中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象,让人忘却尘世烦恼;山中的溪流和石头,更增添了一份野趣和自然之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美景的向往。
尾联“若问东山意,其如风月何”,则是诗人的回答。诗人在这里以“东山意”自喻,表示自己如同隐居山林一般的生活态度。而“其如风月何”则是说,与其追求世俗的名利,不如享受眼前的自然风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西樵山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通过使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