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膝坐僧舍,焚香对法筵。
幽人吟碧桂,居士爱青莲。
习懒中林卧,心非外道禅。
悠悠尘想绝,言义欲俱玄。
诗句
常公房与公干夜谈: 描述常公与公干的夜间对话。“常公”指某位官员,“公干”则意味着公务活动或出差。
促膝坐僧舍: 形容两人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交谈。这里的“促膝”指的是坐下时身体靠近对方,表示亲近和信任。
焚香对法筵: 描述他们点燃香烟,围坐在法坛前的场景。这里的“焚香”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仪式行为,表示虔诚和敬意;“对法筵”则意味着在法会上进行交流或讨论。
幽人吟碧桂: 描绘一个静谧、幽雅的人物在吟咏桂花的情景。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碧桂”则是指桂花,象征着高洁和纯净。
居士爱青莲: 表达一位居士喜欢莲花(青莲)的情感。这里的“居士”是对佛教徒的尊称,而“青莲”则是莲花的一种,代表着纯洁和高雅。
习懒中林卧: 描述一个人习惯于悠闲地躺在树林中休息。这里的“习懒”指的是习惯慵懒,“中林”则是指树木丛生的地方,暗示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心非外道禅: 说明他的内心并不追求世俗的宗教形式,而是追求真正的修行。这里的“心非”指的是内心的感受,“外道禅”则是指其他宗教或修行方式。
悠悠尘想绝: 表达对于世俗纷扰的彻底遗忘,达到超脱的境界。这里的“悠悠”表示漫长、深远,“尘想”则是指尘世的烦恼和想法,“绝”表示完全摆脱或停止。
言义欲俱玄: 强调言语和道理都追求深邃和玄妙。这里的“言义”指的是言语和意义,“欲俱玄”则表达了追求极致深奥的愿望。
译文
常公与公干夜谈,促膝坐在僧舍里,焚香对法筵。
幽静之人吟唱着碧绿的桂花,居士热爱着青莲的香气。
习惯慵懒地躺卧在茂密的树林中,内心并不追求世俗的宗教形式,而是追求真正的修行。
对于世俗纷扰的彻底遗忘,达到超脱的境界。言辞和道理都追求深邃和玄妙。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人际关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首先,诗中通过对比“促膝坐僧舍”和“焚香对法筵”,巧妙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其次,通过对“幽人吟碧桂”,“居士爱青莲”等意象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哲理思考。此外,诗人以“悠悠尘想绝”“言义欲俱玄”等词句,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心灵深处纯粹境界的崇高理想,展现了诗歌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