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道韶年乐未涯,更逢飞雪赏逾赊。
随风著柳偏成絮,拂水沾梅并是花。
谁言玉树非连干,况对银灯发九华。
春来事事宜兄弟,岂但新词属谢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和子瞻雪中同饮至夜将半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上元置酒苑西楼,同四兄七弟对雪瑞。
译文:在上元节这一天,我们在西苑的楼上置办了酒宴,与四位兄长七位弟弟一起赏雪。
注释:上元,指的是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置酒,就是摆好酒席。苑西楼,可能是西苑中的一个楼阁,也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居所。
共道韶年乐未涯,更逢飞雪赏逾赊。
译文:我们都说美好的年华还有很多乐趣,又赶上了飞雪,让我们的赏雪活动更加有趣。
注释:韶年,美好的时光。乐未涯,意思是快乐无尽。更逢,再次遇到。赏逾赊,意思是赏雪活动更加有趣。
随风著柳偏成絮,拂水沾梅并是花。
译文:春风拂过柳枝,柳絮纷纷扬扬;春风轻拂水面,梅花与柳絮一样都是春天的花朵。
注释:着,附着。成絮,变成了柳絮。著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附着。风,这里指春风。著柳,就是让柳絮附着在柳树上的意思。偏成,偏偏成了这个意思。
拂水,就是风吹动水波。沾梅,就是风吹动梅花。并是,意思是也是。花,这里指梅花和柳絮。
谁言玉树非连干,况对银灯发九华。
译文:谁说玉树不是由一根主干的树木呢?何况我们面对的是银白色的灯光下绽放的九华宫的花朵。
注释:谁言,谁说。玉树,指玉树枝条。非连干,意思是不是由一根主干的树木。况,况且。对,面对。银灯,就是银色的灯笼。发,绽放。九华,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春来事事宜兄弟,岂但新词属谢家。
译文:春天到了,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兄弟之间的感情,难道只是为了写一些新的词句而属于谢家吗?
注释:事宜,是指应该做的事情。岂但,意思是不仅是、仅仅。新词,新的诗歌或文章。属谢家,意思是属于谢家(谢灵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友人苏轼的一首诗。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会赏月、吃汤圆、放烟花等等,充满了欢乐的氛围。而苏辙和朋友们在一起赏雪、品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全诗以“上元置酒苑西楼”开篇,描绘了一幅热闹的赏雪图;“共道韶年乐未涯”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风著柳偏成絮,拂水沾梅并是花”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最后一句“春来事事宜兄弟”,寄寓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