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屏香榭簇芳尘,共识长安富贵春。
正好看时盛游骑,何曾赏处见贫人。
千花敛态羞无色,数朵争妍觉有神。
寄语金銮旧供奉,莫夸艳曲醉中新。
诗句释义及赏析:
“金屏香榭簇芳尘”:“金屏”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屏风,“香榭”则是种在庭院中用以散发香气的植物,两者合起来指一个豪华的地方。“簇芳尘”则形容这个地方非常热闹,充满了花香和尘埃,显得十分繁华。
“共识长安富贵春”:这句表达了对长安(今西安)春天景色的共同欣赏。”长安”是古代的一个著名城市,”富贵春”则描绘了春天里富贵人家的景象。
“正好看时盛游骑”:“正好”表示时间恰到好处,“盛游骑”指当时正在外出游览的众多游人或骑兵,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充满活力的场景。
“何曾赏处见贫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在如此繁华的地方,却很少有见到贫穷的人。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一种感慨。
“千花敛态羞无色”: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比作害羞的女子,形容她们在众花中含蓄收敛、羞涩的样子。”敛态”意味着收敛自己的美丽,”羞无色”则是形容花儿的美丽被收敛,失去了色彩。
“数朵争妍觉有神”:这里的“争妍”指的是各种花朵都在展示自己的美丽,”有神”则是强调这种美丽是有生命力、有灵魂的。这句诗赞美了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不常存在的感叹。
“寄语金銮旧供奉,莫夸艳曲醉中新”:最后的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劝诫。这里的“金銮”指的是皇帝的宫殿,“旧供奉”指的是曾经为皇家服务的人。诗人以这种方式提醒那些曾经为皇家服务的人,不要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恩宠就过分炫耀现在的新生活。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和短暂的快乐之中,要珍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虽然表面上看似赞美牡丹的美丽和盛开,实际上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评。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述,暗喻了当时社会中的富贵与贫贱的差距,以及对那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真正价值的人的一种警示。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