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淇园问竹竿,闻君犹阻啸台看。
归朝司马游宁倦,历国延陵意未阑。
卫水客来篇咏少,苏门人去酒杯残。
探奇倘就梁都赋,题品能无重士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其手法,最后结合注释和注解进行深入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技巧。
“我向淇园问竹竿”,诗人自述此行的目的。淇园,即淇水之滨。《诗经》中有《淇奥》,是一首描写淇水之美的诗歌。淇水两岸长满了竹子,所以此处诗人询问竹子之事。“闻君犹阻啸台看”,诗人听说朋友因为竹林而无法观看到啸台(一种观景亭台)。啸台,是古人登高望远的地方,可以俯瞰整个江宁府。诗人想通过自己的游历,给朋友们带去一些美景。“归朝司马游宁倦”,诗人自己也是游兴已尽。司马指司马相如,他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游历四方,写了许多著名的赋篇。司马相如曾游于长安,因看到武帝宠幸的赵氏姐妹,心生嫉妒之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长门赋》。“历国延陵意未阑”,诗人说自己游历过许多国家,但是延陵这个地方让他感到十分留恋。这里的延陵是指吴国的都城。吴国是东晋时期的政治中心,延陵是吴国都城的别称。吴国灭亡后,西晋收复了江南地区。吴王孙皓投降后,被押到了建康(今天的南京),建康因此得名。“卫水客来篇咏少”,这里说的是诗人在卫水一带游览时,客人留下的诗篇并不多。“苏门人去酒杯残”,“苏门”是指北宋时期文坛领袖苏轼的故居(今苏州市)。“人去”指的是文人离去,“酒杯残”则意味着文人离去,留下的只是空酒瓶子。“探奇倘就梁都赋,题品能无重士安。”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因为已经写出了许多佳句而自满。“梁都”指南朝梁代的都城。梁代诗人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若贤人失志之秋菊,离群孤征之春蚕。”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你已经写出了许多佳句,那么就不要再写更多的句子了。
【答案】
我向淇园问竹竿,闻君犹阻啸台看。
归朝司马游宁倦,历国延陵意未阑。
卫水客来篇咏少,苏门人去酒杯残。
探奇倘就梁都赋,题品能无重士安。(注释:我向淇园问竹竿,听说你仍然阻挡着在啸台游玩。归朝司马游宁倦,历国延陵意未阑。卫水客来篇咏少,苏门人去酒杯残。探奇倘就梁都赋,题品能无重士安。)
译文:
我向淇园问竹竿,听闻你仍然阻挡在啸台游玩。
归朝司马游览疲倦,历经国家延陵意未阑。
卫水游客留下的诗文不多,在苏门离去只留下空杯。
探寻奇特如果写成梁都赋,题品不能让士人再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黄平倩宫谕的次见赠韵,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首联诗人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就是想要从友人那里获取一些有关竹林的消息;颔联诗人用反衬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友人还在竹林之中徘徊不愿离去;颈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友人离开后的景象;尾联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眼前的美景,不要因为自己的名声而骄傲自满。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黄平倩宫谕的次见赠韵,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首联诗人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就是想要从友人那里获取一些有关竹林的消息;颔联诗人用反衬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友人还在竹林之中徘徊不愿离去;颈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友人离开后的景象;尾联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眼前的美景,不要因为自己的名声而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