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

镇海楼

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

注释:

  1. 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海上何时能炼得长生不老的大药,苍茫的岛上树木靠近了东瀛。
  2.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烟霞如同从浮丘山汲取,风吹过的竹林适宜吹奏子晋笙。
  3.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仙人已经离去,留下的丹井还在;客人来了,云雾升起时有如毒龙迎接。
  4.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谁能一起捡拾那金色的草药,十二层楼的光芒也接近了五城的上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联“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描绘了海上炼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诗人想象着海上炼得了大药,但不知何时能够实现。同时,他也感叹着岛上的树木与大海相邻,显得更加苍茫。
    颔联“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则具体化了前一句的意境。诗人用“浮丘袖”来比喻烟霞,形容它们仿佛是从浮丘山汲取而来的,充满了神奇色彩。而“子晋笙”则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诗人用它来形容风吹过的竹林,表现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颈联“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进一步描绘了炼丹的场景。诗人想象着仙人离去后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炼丹坛,而当有客人前来时,云雾升起仿佛有如毒龙迎接他们。这两句既展示了炼丹的过程,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怀念之情。
    尾联“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则将主题再次升华。诗人希望有人能与他一起捡拾那金色的草药,让十二座高楼的光芒更接近五城的上空。这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