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院鸣钟日巳昏,僧房虽近隔啼猿。
回看行处疑无路,一带溪烟锁寺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字词,并掌握相关的鉴赏知识。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这首诗是诗人出寺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山院鸣钟日巳昏”,写诗人从山里寺庙出来,太阳已经下山了,说明诗人是在傍晚时分离开的。“钟”,指寺庙中的报时的钟声。“日巳昏”,点明时间,暗示诗人此时的心情,可能是有些惆怅吧,因为诗人在诗中写到“疑无路”。
第二句“僧房虽近隔啼猿”,写诗人刚走不久,就听到了山谷里的猿猴叫声。“僧房”,僧人住的房子。“虽近”表示诗人刚刚离开寺院。“啼猿”,指猿猴的叫声。“猿声”,是诗人听到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在山林间回荡,给诗人以幽静的感觉,也给诗人带来孤独感,因此说“隔啼猿”。
第三句“回看行处疑无路,一带溪烟锁寺门”,写诗人回望自己的走过的路,发现没有路可走了,而那一片烟雾笼罩住了寺门。“回看”,指回头看,这里指回头望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行处”,行走的地方。“疑无路”,表明诗人走失了方向。“溪烟”,是指山间的雾气,也是指山上的云雾。“带溪烟”,即指山间的云雾。“锁寺门”,即指云雾缭绕着寺庙的门楼。
第四句“一径人归月上时”,写诗人沿着一条小路回到自己的家中,看到月亮升上了天空,天色已经很晚了。“人归月上时”是诗人回家的情景,也是他出家前的生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走在归家的路上。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意思是诗人回到家后感到心情愉快,因为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
【答案】
①首联:写诗人离开寺庙的时间(傍晚)和地点(山里),暗示诗人此时的心情可能是惆怅吧(因为诗人在诗中写到“疑无路”)。②颔联:写诗人走失方向,被山中的猿猴叫声所困扰,觉得没有路可走了(回望自己的走过的地方,发现没有路可走了),而那一片烟雾笼罩住了寺门(溪烟,是指山间的云雾)。③颈联:写诗人沿着一条小路回家,看到月光升起了,已经是深夜时分,说明诗人离家已经很长时间了。(一径人归月上时)④尾联:诗人回到家后感到心情愉快,因为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这是全诗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