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冰在玉壶,皎洁不藏污。
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
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
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如下:
赋得玉壶冰
凝冰在玉壶,皎洁不藏污。
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
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
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
注释:
- 凝冰在玉壶:指冰凝结在玉壶内。
- 皎洁不藏污:形容冰的洁白透明,没有杂质。
- 中实提为有:指冰的中心处可以提取出来。
- 含光看却无:指冰表面看似透明,但实际上并不完全透明。
- 倒倾非掌露:比喻冰的形状像手掌一样倒置。
- 圆照类蠙珠:比喻冰的圆形如同宝石珍珠。
- 气冷朝昏澈:形容气温低时,阳光照射下的冰更加晶莹剔透。
- 明通表里符:指冰的光和暗部分相互对应,符合一定的规律。
- 温寒虽异性:虽然温度不同,但冰的特性相同(即坚硬、透明)。
- 坚白岂殊途:尽管质地坚硬,但与水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 幸得齐清誉:有幸得到朝廷的赞誉。
- 贞心肯自渝:即使内心坚定,也愿意坚持自己的信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冰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坚定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诗中多次提到“冰”字,从“凝冰在玉壶”到“温寒虽异性”,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冰的晶莹剔透与人性中的正直、坚定进行了巧妙的隐喻。同时,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