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连日热,向晚大风寒。
变态如翻手,衰容怯倚栏。
降霜中气应,吹月上云端。
木叶萧萧脱,凄声接夜阑。
晚风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风景画面。首句“暮秋连日热”表达了秋天的炎热,接着“向晚大风寒”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刺骨的寒风。接下来,“变态如翻手”和“衰容怯倚栏”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秋风的变幻莫测和诗人内心的落寞。最后,“降霜中气应”和“吹月上云端”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而“木叶萧萧脱”、“凄声接夜阑”则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译文:
暮秋连日炎热难耐,
傍晚时分寒风刺骨刺心。
秋风变幻无常似翻手掌,
衰老之态令人心生畏惧。
霜降之时节气更变明显,
月光映照云端如梦似幻。
木叶飘落声声入耳,
夜深人静凄凉声响。
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傍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以“暮秋连日热”开篇,既点明了季节,也反映了天气的炎热。紧接着的“向晚大风寒”则将读者带入了傍晚时分,那股让人瑟瑟发抖的寒风之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也使得接下来的诗句更加引人注目。
“变态如翻手”和“衰容怯倚栏”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的变幻无常和诗人自身的衰老状态。秋风的变幻无常如同翻手般难以捉摸,而诗人衰老的身体和心态则让他在面对这股冷风时显得格外脆弱,甚至有些畏缩不前。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夜晚的景象。“降霜中气应”暗示了霜降时节的到来,而“吹月上云端”则描绘了月光照亮云层的景象。这种描绘不仅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优美而宁静。最后两句则通过木叶的飘落和凄凉的声音,为这个美丽的夜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首诗通过对晚秋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