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过此雪晴天,今到池阳雪满船。
两岁客途忙易老,九华山色美如仙。
朱轓联盖迎沙际,黄帽停篙舣石边。
自拥竹炉篷下坐,风灯动影照无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浦江雪中旅行的场景。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秋浦雪中:
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浦江(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下了一场雪,覆盖了整个江面。
译文:
秋天的浦江降下了大雪,把整个江面都覆盖了。
注释:
浦江:指中国安徽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秋浦:即浦江,因秋日有浦江之景而得名。
雪天:指的是秋天的浦江下起了大雪。
赏析:
首句通过“秋浦”二字,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秋高气爽、浦江泛舟的美丽画面。接着,“雪天”一词,又为画面增添了一层寒意,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清冷而宁静。诗人在这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天浦江的魅力。
秋浦雪后: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秋天的浦江下船之后,来到了池阳。
译文:
秋天的浦江下船之后,我来到了池阳。
注释:
池阳: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
赏析:
第二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秋季浦江雪后的旅程。这里的“池阳”,可能是诗人经过的某个地名,也可能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之一。诗人通过“秋浦雪后”这一描述,将浦江的秋色与雪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浦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客途忙易老: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忙碌与岁月流逝的感受。
译文:
两年来奔波于旅途,忙得忘记了时间,转眼间已经两鬓斑白。
注释:
两岁:两年。
客途:旅人旅途。
忙易老:忙碌之中容易消磨时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赏析:
第三句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度过的两个春秋。作者通过对比“两岁”和“两鬓斑白”,表达了在忙碌的旅途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年华老去才恍然大悟。这句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宝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认识。
九华山色美如仙: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来到九华山时所见的美景。
译文:
九华山上的风景美得就像是仙境一般。
注释: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一座著名山峰。
美如仙:形容九华山景色美丽得如同仙境一般。
赏析:
第四句紧承前句,继续描绘九华山的美景。这里的“九华山色美如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九华山的景色比作仙境,生动地展现了九华山的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朱轓联盖迎沙际: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到达九华山脚下时的情景。
译文:
红色的轿子连在一起迎接我在沙滩边停下。
注释:
朱轓:红色的轿子。
联盖:相连的轿帘。
迎沙际:迎接在沙滩边。
赏析:
第五句描绘了作者抵达九华山脚下时的景象。诗人通过“朱轓联盖迎沙际”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将红色的轿子与连绵不断的山峦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出行时的风雅和庄重。
黄帽停篙舣石边: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九华山脚下休息的情景。
译文:
戴着黄色帽子的船夫停下船桨停靠在岩石旁。
注释:
黄帽、停篙、舣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船夫的动作和环境。
赏析:
第六句继续描绘了作者在九华山脚下休息时的场景。诗人通过“黄帽停篙舣石边”这一细节描写,将船夫的形象和行为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展现了九华山脚下的自然风貌和宁静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九华山的景色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