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周遭绕素流,元龙双戏海门秋。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沉浮。
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依次为:“南北周遭绕素流,元龙双戏海门秋。”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沉浮。” “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

注释:

  1. 南北周遭:周围环绕。形容水流的广阔。
  2. 素流:白色的流水,这里用来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3. 元龙: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张飞的别称。
  4. 双戏海门秋:形容水面上两个物体在秋天相互嬉戏。
  5. 波澄:波光清澈。
  6. 汉口铜为柱:汉口(指长江入海口)的海水因铜柱而清澈如镜。
  7. 浪稳:波浪稳定,不动摇。
  8. 虞渊:传说中日落的地方,也指深渊。
  9. 蜃作楼:海市蜃楼,即幻象中的楼宇。
  10. 花石:水中石头。
  11. 松明:松木做成的火把。
  12. 蚌沉浮:比喻水中物体随波逐流。
  13.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水族,这里指鲛人哭泣。
  14. 怪底明珠:为什么珍珠会如此美丽而珍贵,以至于人们不忍心丢弃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首两句“南北周遭绕素流,元龙双戏海门秋”通过描写水流的宽广和秋天海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第三、四句“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则描绘了长江入海口的景色,以及海市蜃楼般梦幻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奇观的惊叹。

后两句“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沉浮”通过观察水中的石头和贝壳,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和感慨。最后一句“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则通过鲛人的哭泣和明珠的珍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割舍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