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北阙几批鳞,愿借尚方志未伸。
抗疏匡衡心欲碎,哀时贾谊泪空频。

【注释】

(1)北阙:指皇帝的居处,即朝廷。

(2)几批鳞:比喻仕途屡遭挫折,不能如愿以偿。

(3)尚方:汉代主管制造刀剑等兵器的官署。

(4)匡衡:西汉齐人,字长卿,汉昭帝时为丞相。曾上疏请遣谏议大夫、刺史巡行郡国,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以补缺位,使政治有所改进。

(5)志未伸:意思是匡衡的愿望没有实现,即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

(6)抗疏:指上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这里指匡衡上书给皇帝。

(7)欲碎: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8)哀时贾谊:指汉文帝时的贾谊,他曾三次上疏,请求改革政治,被贬到长沙,后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二岁。

(9)泪空频:形容贾谊因政治改革失败而感到悲伤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通过对汉代匡衡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看法及感慨。

第一句“年来北阙几批鳞”,意为近年来我屡次来到宫廷门前,却屡屡受挫,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里的“北阙”指的是皇宫的大门,“鳞”则是指众多有抱负的人。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朝廷中遭遇挫折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失望和无奈。

第二句“愿借尚方志未伸”,意指希望借用尚方(即尚方宝剑的意思,象征着强大的力量)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里的“志未伸”与第一句中的“南辕北辙”相呼应,都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第三句“抗疏匡衡心欲碎”,描述了匡衡在上疏时的心情。这里的“抗疏”是指上疏给皇帝表达意见或建议的行为。匡衡因为多次上书请求改革政治而被贬至长沙,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失望。这里的“欲碎”形象地描绘了匡衡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第四句“哀时贾谊泪空频”,则是对贾谊的评价。贾谊曾经三次上疏请求改革政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最后抑郁而死。这里的“哀时”表达了作者对贾谊的惋惜之情;“泪空频”则描绘了贾谊因政治改革失败而感到悲伤流泪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对匡衡和贾谊两人的描写,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不同态度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匡衡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看法及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