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倡绝学,观化迩遐同。
濂洛宗无极,河汾陋说中。
仪刑瞻北斗,俎豆肃清风。
却忆陈情疏,千钟不换穷。

谒白沙陈先生祠呈湛太史年伯

陈献章:陈献章(1428年10月29日—1500年5月19日),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他提出“心学”学说,认为宇宙间万物的本源是“心”,主张“无欲故静”,“静极生动”。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的代表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

译文:

我拜访了白沙陈先生的祠庙,呈上我的敬意给湛太史年伯。

陈献章: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他提出“心学”学说,认为宇宙间万物的本源是“心”,主张“无欲故静”,“静极生动”。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的代表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

注释:

谒:拜访,拜见

白沙:地名,今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白沙镇

陈先生:指陈献章先生,陈献章是明初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祠:祠堂

呈:进献、献给

湛太史:名湛若水,字元明,号阳春,晚年自号潜斋,明代著名学者

年伯:古代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

译文:

我到访了白沙,拜访了陈先生的祠堂,把敬意献给湛太史年伯。

濂洛宗无极:濂洛指的是北宋时期的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他们是理学的奠基人;无极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最高概念,表示宇宙万物的本源。这里指陈献章继承和发展了濂洛学派的学说,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理论,即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无极”,而太极则是无极的表现。

河汾陋说中:河汾指的是宋代的邵雍,他是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陋说则是指邵雍的一些浅薄之论。这里指陈献章批判地继承了河汾学派的观点,但并没有完全认同他们的学说,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仪刑瞻北斗:仪刑指的是遵循礼仪法度,瞻望北斗星,比喻要遵循先人的教诲和规范。这里的北斗星象征着陈献章的儒家思想和道德准则。

俎豆肃清风:俎豆指的是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时的庄重和肃穆气氛;清风则是指清新、正直的风气。这里的清风象征着陈献章所倡导的清廉政治和高尚品德。

却忆陈情疏:却忆指的是回顾过去的回忆,陈情疏则是陈献章写给皇帝的奏章。这里指在陈献章看来,湛若水的学问和政治才能都很高,因此他在呈献自己的作品时,也向湛若水请教学问。

千钟不换穷:千钟指的是大量的粮食,不换穷则是表示陈献章虽然贫穷,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这里的穷并不是指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指精神上的贫乏或者困境。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为纪念他的朋友湛若水所作的一篇序文。诗中表达了他对湛若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自身的思想境界。

诗的前两句主要描绘了陈献章去拜访湛若水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湛若水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湛若水是指明代著名学者湛若水,他与陈献章有着深厚的友谊。在陈献章看来,湛若水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的后半部分主要表达了陈献章对于湛若水学术和政治才能的赞誉。他认为湛若水具有很高的学问和才能,因此在呈献自己的作品时,他也向湛若水请教学问。同时,他也指出湛若水虽然贫穷,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这里的穷并不是指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指精神上的贫乏或者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陈献章与湛若水之间的友情以及陈献章对湛若水学术和政治才能的赞扬的表达,展示了陈献章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湛若水深深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