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挟策走遥峰,大似化缘历万重。
行脚僧疑孙行者,叹时公是鹿皮翁。
诗评梓里声难协,酒放柴桑趣可同。
岩壑风流吾足矣,笑听儿稚说登庸。
【注释】
和:应和,唱和。
表兄:表亲的兄弟。
曾大尹:指曾几,字子四,南宋诗人。
挟策:携带书卷。
化缘:乞食。
行脚僧:佛教中修行者。
孙行者:即孙悟空。
梓里:故乡。
声难协:声音和谐。
柴桑:地名,今属江西省九江市。
岩壑(hè):山涧、山谷。
风流:风姿俊逸。
儿稚:儿童。
登庸:任用,升迁。
【赏析】
此诗作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曾几在江西任上时。首联“往时挟策走遥峰,大似化缘历万重”是说自己早年带着书卷去游历名山胜地,颇有一番抱负,但当时社会黑暗,志士穷途,只好到处流浪。第二联“行脚僧疑孙行者”暗含对佛门的讽刺,认为那些僧人也不过是借修行来装点门面,实际上并不真正参悟佛法。第三联“叹时公是鹿皮翁”,是对时政的不满,认为那些当官的人都是像周文王那样的假仁假义之人。第四联“诗评梓里声难协,酒放柴桑趣可同”则是对自己家乡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赞美之情。第五联“岩壑风流吾足矣,笑听儿稚说登庸”,则表达了自己已经看透世事的态度,不再为名利所动,而是欣赏自然风光,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