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笺山日入窗明,又赋阳和第一声。
世际淳熙归会极,人从儆戒颂持盈。
太平有象超千古,雨露无私覆万生。
何处唐虞今击壤,蒿莱腔调本无更。
【注释】
拂笺山:指作者的居所。又赋阳和:即《阳和》诗。
归会极:归于天地之终极。人从儆戒颂持盈:人们受到警诫,歌颂太平盛世。
太平有象:指天下太平的景象。超千古:超过千年。
蒿莱腔调:指百姓的生活状况,蒿莱,草野;腔调,音调,比喻民间的歌谣。无更:没有改变。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元日(农历正月初一)诗人在窗下吟咏《阳和》诗的情景。全篇用典较多,但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开阔,格调高远。
首联“拂笺山日入窗明,又赋阳和第一声”,意思是说:我打开窗子,让阳光射进屋里来照亮书桌上的稿纸。我又开始吟诵《阳和》诗了。
颔联“世际淳熙归会极,人从儆戒颂持盈”意思是说:世界进入一个和平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我们应当引以为鉴,警惕自己不要骄奢淫逸,要时刻记住:“满招损,谦受益”。
颈联“太平有象超千古,雨露无私覆万生”意思是说:天下太平的景象流传千古,像春雨水露一样滋润着万物生长。
尾联“何处唐虞今击壤,蒿莱腔调本无更”意思是说:现在还有像上古时期的舜帝、禹王一样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呢!老百姓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仍然唱歌跳舞,过着快乐的日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朝初年(1279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