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咸池非此天,且从晨旭曝江湾。
初惊锦练腾千道,旋觉黄紬遍万山。
曙色半涵青荔浦,波光平接赤霄颜。
扶桑兴好谁分付,长在渔舟掩映间。
【注释】
咸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东海,据说是日神之所出,也是太阳所从升起的。
晨旭:早晨的阳光。
锦练:形容瀑布水势汹涌澎湃的样子。
黄紬:黄色的绸缎,泛指云霞。
荔浦、赤霄颜:都是地名,在湖南省,因地近江边,所以有“青荔浦”、“赤霄颜”。
扶桑:神话中东方的一棵大树,太阳是从这棵树上出来的,所以后来常用来代指太阳。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浴日亭时所作。
第一句说,不一定只有在咸池这个地方才能看到天,因为晨曦初照,江湾上的水面被染上了朝霞,也能看到美丽的日出景象。
第二句说,初看的时候,好像一条锦缎在空中翻滚着腾跃起来,千道万缕的白绸般的瀑布从天上泻下来,又好像黄绸般地遍洒万山。
第三四句写日出时分的景象。太阳初升,半边天空还被云雾遮掩着。太阳的光芒逐渐显露出来,映红了江面,波光和天色连成一片。这时,只见太阳的红光像红色的天空一样照耀着江面。
末两句写日出的美景。日出之时,太阳高悬于天顶,光芒四射,把天地万物都照射得通红。此时,远处那棵巨大的扶桑树正好位于太阳之下,它的影子斜投在大江之上,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景色,只有当人们站在江边的渔舟之中才能看得如此真切。因此,诗人不禁发出感慨:这样的美景,谁能将它分送给别人呢?只有那些在江边的渔人,才能够领略到其中的奥妙之处啊!
这首诗描写了日出时分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日出之时大自然的壮观之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