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孙耐簿游。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
桂枝偃蹇经年旷,山气巃嵷为客留。
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

白云芳草漫悠悠,太息王孙耐簿游。

洗竹岩前邻虎豹,诛茅洞里狎猿猴。

桂枝偃蹇经年旷,山气巃嵷为客留。

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白云芳草:指大自然的景色,象征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太息王孙:叹息那些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王孙贵族,他们常常感到无奈和悲哀。
  • 洗竹岩前:在清澈的溪流边洗涤竹子,象征着清洁的心灵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 诛茅洞里:选择隐居在山洞中,追求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 桂枝偃蹇:形容桂花树高耸入云,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巃嵷: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鸱夷:古代的一种袋子,这里用来代指隐士的行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弃绝。首句“白云芳草漫悠悠”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太息王孙耐簿游”,诗人感叹那些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人只能无奈地四处漂泊。

第二句“洗竹岩前邻虎豹”则进一步描述了隐居生活的环境,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第三句“诛茅洞里狎猿猴”则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精神。

接下来的诗句“桂枝偃蹇经年旷”,通过桂花树的高峻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坚守。而“山气巃嵷为客留”则描写了山林间的雾气弥漫,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最后两句“莫道欲归归未得,鸱夷元自泛扁舟”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回应了前文的感慨,诗人用“鸱夷”即隐士的行囊,暗示了自己随时准备回归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自由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一颗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