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注释】

过:经过。永定:县名,在今福建省境内。《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永定废寺,旧有石佛。”废寺,即荒废的寺院。何去:何处去了?僧何去:和尚去哪里了?门闲:空无一人的寺院门庭冷落。落叶时:秋天到来的时候。画昏:壁画已经模糊不清。秋蠹:秋天里的蛀虫,这里指时间久远而损坏的壁画。斋断:斋饭中断。午禽:午时的鸟鸣声,指中午时分。饥:饥饿。传心法:指禅宗的“传宗接代”之说。犹看赐额碑:仍可以看到官府赐予的匾额。兴、坏:兴盛和衰败。理:道理,这里指禅理。岂无悲:哪里没有悲哀。

【赏析】

此诗是诗人经过永定废寺时有感而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的兴衰变化及禅宗的衰落感到痛惜。全诗共八句,每四句成一组,第一组四句写废寺之景,第二组四句写废寺之寂,第三组四句写废寺之悲,最后两句以议论作结,抒发感慨。

首联“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意思是说:乱世之后和尚们到哪里去了,空荡荡的门庭只有一片落叶飘落。这是诗人来到永定废寺后所见到的景象。

颔联“画昏秋蠹老,斋断午鸡饥”。意思是说:壁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连秋虫也被蛀得只剩下空壳;斋食中断,中午的鸟鸣声也听不到了。这两句描写了废寺的破败景象。

颈联“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意思是说:现在已不再有人讲传宗接代的说法了,但仍能看到官府赐予的匾额。这里既表明了寺庙早已废弃,又暗示出佛教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宗教地位。

尾联“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意思是说:不知道兴盛与衰败的道理,来到这里难道没有悲伤吗?这一句既是总结前文,又是诗人的感慨之言。

这首诗通过描写永定废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兴衰变化的感叹之情,反映了社会动乱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打击以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