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近鸣湍,应宜把一竿。
雨伤春麦烂,风折晚蒲干。
抱瓮临江汲,携书入寺看。
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
【注释】
郊墅:郊外别墅。
杂赋:多种赋文。
虚阁:空无一物的阁楼。鸣湍:流水声。应宜:应当。
雨伤春麦烂:春麦被雨水浸坏。
风折晚蒲干:晚秋的蒲草被狂风折断了。
抱瓮:汲水用的圆桶。
携书入寺看:拿着书进入寺里看。
自惭何独幸:惭愧,为什么唯独幸运?
何独幸:独自幸运。
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自己惭愧,为什么唯独幸运呢?世间艰难困苦,只有我这样苟且偷生吗?
【译文】
空阁靠近鸣叫的江流,应当拿一根竿子去钓鱼。
春日的雨水伤了嫩绿的麦苗,秋天的秋风折断了晚秋的蒲草。
抱着水罐在江边打水,带着书卷进入寺庙观赏。
自己感到惭愧,为何唯独幸运?世上艰难困苦,只有我这样苟且偷生吗?
【赏析】
这首诗为作者隐居期间所作的一组七言诗。诗人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清幽闲适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现了作者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句“虚阁近鸣湍”,写诗人居住之处环境优美,四周山清水秀,有溪水潺潺流过,诗人在此可以听到流水的悦耳之声。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居处的环境之美。第二句“应宜把一竿”,意思是说诗人在这里应该用一根竹竿钓鱼,以消度时光。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悠然自得、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第三四句“雨伤春麦烂”和“风折晚蒲干”,是写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观。春雨连绵,春麦被雨水浸泡,无法正常生长;秋风凛冽,晚秋的蒲草无法挺立。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抱瓮临江汲”一句,描绘出诗人在山泉水边汲水的情景。“携书入寺看”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喜欢读书,喜欢探究知识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和谐宁静的隐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自惭何独幸”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思与自责。“世难此偷安”一句,则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不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他既为自己的隐居生活感到庆幸,又对社会现实感到忧虑。诗人通过对这一矛盾的思考与表达,揭示了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与崇高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幽闲适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