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红树近江,青山远对,一幅天然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诗的开头两句“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便描绘出一幅静谧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
首句“红树南江近”中的“红树”,指代了岸边的枫树,而“南江”则是指南方的水道,诗人站在这棵红树旁,望着江水向南流去,仿佛能听到江水的潺潺声。次句“青山北郭遥”,则描绘了远处青山,与近处的江景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画面更添一份宁静与深远。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水清澈、林木苍凉的画面。“江清”让人联想到波光粼粼的水面,而“目渺渺”则让人感受到视线所及之处的无限延伸。“林冷”则是说林木在秋风中摇曳,发出瑟瑟声响,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通过这两个场景,诗人展现了渔民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自然的亲近。“食鲙”即吃鲙鱼,是一种美味的海鲜;“知晨钓”则说明渔民们懂得利用清晨的光线进行捕鱼。“听歌识暮樵”则是说渔民们能够根据歌声识别傍晚归家的人,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途的感慨。“寻常送归客”意味着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不过水西桥”则是说人们总是经过这座小桥回家。这里的桥既是通往家乡的路,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精细捕捉,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和谐的水乡生活画卷。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