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

诗句:

  •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是一首明初著名诗人高启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京城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

关键词解释:

  • 柳外: 指京城郊外。
  • 秋风起御河: 形容秋季景色,御河指的是北京的皇家河流。
  • 京华客子: 指在北京为官的人,这里的“客子”是指作者自己。
  • 伎同北郭: 指技艺或才能与地位较低的人相同。
  • 俸比东方: 指收入与东方地区的官员相比,东方地区通常指朝廷。
  • 梁寺钟来残月落: 梁寺指的是佛教寺院,钟声代表寺庙里的钟声,残月落下比喻夜晚即将来临。
  • 汉宫砧断: 指的是宫廷中的砧石被敲打,声音中断,这里可能暗指宫廷生活的紧张和忙碌。
  • 不材幸得: 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出身高贵,但幸运地能够进入仕途。
  • 珊珊候晓珂: 珊珊是一种脚步声,候晓珂可能是等待早晨的使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风、御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人的境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诗中的“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等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更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同时,诗人在结尾处的“不材幸得同趋阙”,表明了自己虽然平凡无奇,但仍然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从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