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
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注释】

挽:拉住。堪:能够。都门:京城。旧:以前。毵(sān):柳枝长而软,下垂的样子。汉南:指今陕西一带。桓温:东晋时期名将、政治家,曾任镇守长江中游的南郡公,他镇守武昌时,曾作《咏史》诗八首,其三云:“江左风流美,岂过晋诸贤。”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诗。作者通过写柳条被秋雨吹得垂头丧气的景象来比喻那些身居高位而又失势的人。全诗用“欲挽”、“不堪”等词,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起句“欲挽长条已不堪”,是说:要挽住这长长的柳丝,已经是力不能胜了。“欲挽”二字表明了挽柳的迫切心情,也暗示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处境。“不堪”二字则表明了柳丝软弱无力的状态。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自己,实际上是暗比朝廷,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次句“都门无复旧毵毵”,是说:长安城的街道上已经没有往日那披挂下来的柳条了。“都门”即都城,这里借指京城长安。“旧”字表明了昔日的景象,“不复”二字则表明了昔日景象不复存在。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暗比朝廷,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后两句“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则是进一步描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诗人以桓温自喻,说自己就像桓温一样,在秋风暮雨之中愁闷不已。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将和政治家,他曾因北伐失败而被排挤出京。这里的“桓司马”就是指的这位历史人物。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