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厌丝竹,鸣屟时清耳。
独步六宫春,香尘不曾起。
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
响沉明月中,迹泯荒苔里。
此夕意谁过,空廊有僧履。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响屟廊》。

  1. 首先,我们来解读每一句诗。
  2. 第一句:“响屟廊”,这是整首诗的主题,描述了君王的宫殿中,有一座廊子,每当风吹过,都会发出声响,就像马蹄声一样。
  3. 第二句:“君王厌丝竹”,这一句表达了君王对丝竹乐器的厌倦,因为他认为这些乐器的声音太吵,无法让他静下心来欣赏音乐。
  4. 第三句:“鸣屟时清耳”,这句诗描绘了君王在听到这种声响之后,感到耳朵得到了一种清静,好像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5. 第四句:“独步六宫春”,这一句描绘了当君王独自一人漫步在六宫(皇宫)之中时,那种独自享受春天的美好景象。
  6. 第五句:“香尘不曾起”,这句诗描绘了当君王走过时,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清香,但这种清香并没有被扬起。
  7. 第六句:“那知未旋踵,麋鹿游遗址”,这句诗表达了当君王还没走到宫殿的尽头,就已经发现了一些遗迹,而这些遗迹曾经是麋鹿栖息的地方。
  8. 第七句:“响沉明月中”,这句诗描述了当夜晚来临,月光洒落在地上,使得那些声音仿佛沉到了月亮里。
  9. 第八句:“迹泯荒苔里”,这句诗描绘了当夜晚过去,那些足迹消失在荒废的苔藓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10. 最后,第九句:“此夕意谁过”和第十句:“空廊有僧履”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结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空荡荡的廊子的感慨,它曾经是君王的私人空间,而现在却成了僧侣们行走的空地。

译文:
响屟廊
君王厌倦丝竹乐,马蹄声响入耳中。
六宫春色独自行,香尘未曾起微风。
未到宫殿尽头处,已见古迹遗踪中。
响声沉没月影里,足迹消失草间空。
思绪飘渺谁能度?空廊留我僧鞋痕。

赏析:
这首《响屟廊》是一首描绘君王宫殿中的廊子以及其周边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廊子的独特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宫廷之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历史氛围。同时,诗人也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