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
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
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
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
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
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
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
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
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
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
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
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姑苏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 姑苏台:苏州城东南角的一座高台,相传为吴王所建,后来成为歌舞之地。
- 金椎夜筑西山土:传说吴王夫差用金椎在西山上挖土建造了姑苏台。
- 文身泽国构王基:吴王为了巩固其统治,曾在太湖边进行大规模的水战,以增强国家的力量。
- 却笑先人独何苦:讽刺吴王夫差建造姑苏台的愚蠢行为。
- 铜铺玉槛盛繁华:形容姑苏台上豪华富丽的景象。
- 幻作峰头一片霞:比喻姑苏台如同仙境一般的美丽。
- 役时应废几千家:暗示姑苏台的建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附近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 蟠空曲路迷仙仗:形容姑苏台的道路曲折复杂,如同迷宫一般。
- 蟠空曲路迷仙仗:蟠空曲路指姑苏台周围的山路弯曲盘旋,令人感到神秘莫测。
- 外绕雕龙宛转栏:形容姑苏台的栏杆上雕刻着华丽的龙形图案。
- 中施绣凤葳蕤帐:指姑苏台内部装饰华丽,有绣凤图案的帐幕。
- 熏炉长爇郁金香:形容姑苏台周围环境优雅,有香气四溢的熏炉。
- 共道千龄乐未央:人们共同祝愿姑苏台的繁荣昌盛,快乐无穷。
- 茂苑月来秋佩冷:形容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茂苑(即苏州)上,给人一种清冷之感。
- 洞庭雨过夏绡凉:形容夏天的雨水过后,洞庭湖畔的空气变得清新凉爽。
- 当窗众妓如仙女:形容姑苏台上的美女们犹如仙女般美丽动人。
- 扬袂迎风欲轻举:指美女们挥动袖子,随风起舞,仿佛要飞起来一样。
- 日暮横塘花尽开:形容夕阳西下时,姑苏台上的花都开放了。
- 卷帘台上望王来:指站在楼上的人通过卷起窗帘观望吴王的到来。
- 宴舟初自观鱼返:指吴王乘坐的船只刚从观看鱼游回来。
- 猎骑还从射鹿回:指打猎的队伍刚刚从射鹿回来。
- 从登不用持铍队:形容吴王登上姑苏台时,无需手持兵器保卫。
- 自列红妆侍高会:指美女们自愿来到姑苏台,侍奉吴王的高官宴会。
- 香传罗帕进黄柑:形容姑苏台周围的人们传递着香气,递送着黄橙子等水果。
- 缕切鸾刀供玉鲙:指吴王享用精美的玉鲙菜肴。
- 烛光远落太湖波:形容姑苏台上的烛光映照在太湖水面上。
- 惊起鱼龙出没多:指灯火摇曳引发湖水中的鱼龙惊动,泛起层层波澜。
- 城上乌啼河汉转:形容姑苏台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乌鸦啼叫,感受到天象的变化。
- 此时谁问夜如何:指此刻的夜空宁静美好,没有人询问夜晚的情况。
- 管弦嘈嘈聒人耳:形容姑苏台上的音乐声嘈杂而响亮,干扰了人们的听觉。
- 不闻兵来渡溪水:指姑苏台上的人们没有听到远处传来的战鼓声,误以为是水流的声音。
- 欲携西子走登舟:形容吴王想要带着西施一起乘船离去。
- 醉倚画筵娇不起:指吴王喝醉后靠在画桌上,显得娇媚可爱。
- 瞑目无因到甬东:指吴王闭上眼睛,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乡甬东(今宁波)。
- 可怜一炬绮罗空:指姑苏台下曾经繁华的宫殿如今只剩下残破的瓦砾,昔日的美好已成过去。
译文
姑苏台,是苏州城外东南角的一座高台,据说是吴王阖闾所建,后来成为了皇家歌舞之地。据说吴王夫差曾用金子凿山填土来建造这座高台,但它的存在被后人视为愚蠢之举。姑苏台上的奢华富丽令人赞叹,它就像一幅画中的画面一样美丽。然而,吴王夫差的这种建设方式也导致了附近居民生活受到了影响。姑苏台周围道路曲折复杂,宛如迷宫一般让人迷失方向。姑苏台的栏杆上雕刻着华丽的龙形图案,内部还有精致的绣凤帐幕。这里的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中。人们常常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祝愿姑苏台的繁荣昌盛。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茂苑(即苏州)上,给人一种清冷之感。夏天的雨水过后,洞庭湖畔的空气变得清新凉爽。当窗户旁的美女们如同仙女一般美丽动人时,她们挥动袖子,随风起舞,仿佛要飞起来一样。夕阳西下时,姑苏台上的花都开放了。卷起窗帘的楼上观望吴王的到来,他刚从观看鱼游回来。打猎的队伍刚刚从射鹿回来。登上姑苏台的人不需要手持兵器保卫,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吴王的宠爱。美女们自愿来到姑苏台,侍奉吴王的高官宴会。香气飘荡在姑苏台周围,人们传递着水果。精美的玉鲙菜肴被端上桌供人们享用。烛光映照在太湖水面上,激起层层波浪。远处传来的乌鸦啼叫声让天空变得宁静美好,不再有人询问夜晚的情况。远处战鼓声隆隆作响,但人们却以为是河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姑苏台上的音乐声嘈杂而响亮,扰乱了人们的听觉。战鼓声似乎在耳边响起,让人们误以为是水流声音。吴王想要带着西施一起乘船离去,却醉倒在画桌前不愿起身。闭上眼睛,吴王再也看不到那曾经繁华的故乡甬东,只留下一片废墟。可惜的是,姑苏台下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
赏析
这首《姑苏台》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姑苏台的壮丽景色以及吴王夫差的奢侈行为,通过对姑苏台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繁荣与衰落。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盛世华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