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江捕鱼的画面,通过鸥和渔翁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句:“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这里描述了秋天的江水寒冷,没有船只经过,而一群鸥鸟因为饥饿而愁眉不展,等待着天黑。
第二句:“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这一句通过白头的鸥鸟与渔翁的对比,表达了鸥鸟捕鱼的心思,同时也暗示了渔翁捕鱼的场景。
第三句:“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这句诗描述了鸥鸟的眼睛明亮,可以看到鱼在水中游动,但同时又担心鱼被芦苇惊扰。
第四句:“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这句诗描绘了鸥鸟迅速地将鱼叼上岸边,虽然鱼已经被吃掉了一半,但还是能够看到鱼的尾巴。
第五至第八句:“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这几句诗反映了鸥鸟对食物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鸥鸟对人类的警惕。最后,鸥鸟在海上与渔翁相遇时,不再像以前那样飞下攻击,而是选择保持距离,以免受到伤害。
赏析:这首诗以鸥鸟和渔翁为主角,通过描绘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展现了自然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的鸥鸟象征着自由和独立,而渔翁则代表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和生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