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郎晚祭,津头估客朝过。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

【注释】

(1)甫里:地名,位于今浙江嘉兴。即:近。事:指渔郎捕鱼的情景。

(2)津头:渡口。估客:商人,这里泛指商人。朝:早晨,早晨经过。

(3)钟边:寺庙的旁边,此处泛指寺庙附近。山近水近:靠近水边的山,形容风景优美。

(4)篷底:船蓬下。风多雨多:风大雨多。

(5)饥蟹:饥饿的蟹,这里形容天气不好时人们的心情。衔沙落簖:用嘴咬着沙子,把鱼篓里的鱼叼走。

(6)黠禽:狡猾的鸟,这里指燕子。映竹窥罗:从竹子中飞出,窥探罗网中的猎物。

(7)丫头:年轻女子,这里指船娘。两桨:船桨。

(8)吴侬:吴地人,指江南一带的人。棹歌:船夫们唱的歌,也指船行时所唱的歌曲。

【译文】

江上渔郎晚祭,津头商贾晨过。

寺庙旁山近水近,帆下风多雨多。

饥蟹衔沙落网,狡鸟映竹窥网。

姑娘不用扬帆走,为你演唱吴侬小调。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赴任途中,在吴江县(今江苏苏州)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江上渔郎晚祭,津头商贾朝过。”首句写渔郎在傍晚祭神,次句写商贾们在早晨路过江面。这两句通过写渔郎和商贾的活动时间,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繁忙。渔郎祭神是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而商贾则是为了生意往来奔波忙碌。两者虽然活动不同,但都体现了江南水乡人民勤劳朴实的特点。

“钟边山近水近,篷底风多雨多。”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渔郎和商贾所处的环境。寺庙旁的山与水相连,形成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船篷下的风与雨交织在一起,给人以风雨交加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写山水与风雨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美景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饥蟹衔沙落簖,黠禽映竹窥罗。”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水乡生活的观察和想象。他看到饥饿的螃蟹用嘴叼起沙子,落入鱼网之中;狡诈的鸟从竹子中飞出,窥探罗网中的猎物。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水乡的生机与活力,也反映了当地渔民的生活状态。

“丫头两桨休去,为唱吴侬棹歌。”最后一句则转向了对水乡生活的情感体验。诗人看到船娘正在划桨前行,便忍不住想为她唱一首吴侬小调。这里的“为”字既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水乡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渔郎、商贾、山水、风雨等景物的描绘,以及船娘、丫头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