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亩惊时序,端阳复早晴。
遥知宣赐里,空有侍臣名。
舟子渔龙渡,骚人糈酒情。
千年浑旧俗,地接楚江城。

【注释】

畎亩:田间、田畔。宣赐里:唐玄宗时,每年端午节,皇帝会到曲江池赐与百姓端午。此处指曲江池附近的地区。

骚人:诗人屈原。糈:精米。酒:粽子。

地接楚江城:指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所作,当时正值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鼎盛。这首诗写的是端午佳节,在长安城郊,人们欢度节日的场面。

首句“畎亩惊时序”,点题,说明时间是在仲夏时节。“惊”字表现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到来感到意外,因为按照传统习俗,这个节日应该在五月初五,而如今提前到来,自然令人惊讶。

次句“端阳复早晴”,写天气。端午之前,天空晴朗,阳光明媚,这是端午节日气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句“遥知宣赐里,空有侍臣名”,写人们的心情。由于端午节的日期提前到来,所以人们可以远远地听到皇帝在曲江池附近赐与百姓端午的消息,但他们知道这一切只是虚名而已。这里的“宣赐里”指的是皇宫附近的地区。

接着四句写到的是民间的庆祝活动。“舟子渔龙渡”,描述渔民们划着小船和渔船渡河过节的情景;“骚人糈酒情”,描绘了诗人屈原在制作香囊和粽子的同时,还不忘用糯米和香料酿酒以表达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最后一句“千年浑旧俗,地接楚江城”,是对前面的总结。尽管已经延续了千年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但今天依然保持了这一习俗,而且地理位置更加接近楚国都城郢。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述以及人们的互动,展现了盛唐时期长安城郊的端午庆祝场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传统的端午节和现在的端午节,表达了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