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孤亭尽日幽,砧声又动一年秋。
诗因才减频留草,老为情多易得愁。
天上风云金鼓迥,江南鸿雁稻粱稠。
阴晴却恐随朝暮,半月乡书十度修。

秋怀

曲径孤亭尽日幽,砧声又动一年秋。

诗因才减频留草,老为情多易得愁。

天上风云金鼓迥,江南鸿雁稻粱稠。

阴晴却恐随朝暮,半月乡书十度修。

注释:

  1. 曲径孤亭:曲折的小路和孤独的亭子。
  2. 砧声又动一年秋:砧声(古代一种用来捣衣的石制器具)又响起,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3. 诗因才减频留草:我因为才气减退而频频留下草稿未成。
  4. 老为情多易得愁:因为我年事已高,情感更加丰富,所以更容易感到忧愁。
  5. 天上风云金鼓迥:天上的风云变幻莫测,战场上金鼓声震耳欲聋。
  6. 江南鸿雁稻粱稠:在江南地区,鸿雁南飞,稻粱(稻谷)丰收。
  7. 阴晴却恐随朝暮:阴晴变化却恐怕随着朝暮而改变。
  8. 半月乡书十度修:我每月都会多次地写信给家乡的人询问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人以“秋怀”为题,通过对秋天的景象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叹和思念之情。
    首句“曲径孤亭尽日幽”,描绘了一幅孤亭曲径的画面,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珍惜。
    第二句“砧声又动一年秋”,通过砧声的响起,暗示了秋天的到来。砧声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这里可能诗人正在与家人告别,准备踏上远行的旅程。
    第三句“诗因才减频留草”,表达了诗人因为才华减退,而频繁地留下草稿未成。这里的“才减”可能是指诗人年岁已高,创作力减退,而“频留草”则可能表示他为了完成未完成的诗歌,反复修改和完善,表现出一种勤奋努力的态度。
    第四句“老为情多易得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为年事已高,情感更加丰富,而更容易感到忧愁。这里可能诗人在感叹自己的衰老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种种无奈和感慨。
    后四句分别描绘了天上风云变幻、战场金鼓震天、江南丰收景象以及月夜思念家乡的情景。这些景象都与战争、离愁和思念有关,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岁月的感受和思考。
    整首诗以“秋怀”为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深思考和无尽思念。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