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壑穿岩窅窱通,好山多在夕阳东。
望穷碧海龙宫近,踏破苍苔鸟篆工。
花坞四时常带雨,洞门终日细含风。
仙踪法界如堪拟,不是蓬壶即华嵩。
【注释】
东石山园:在今江苏苏州市北。游:游览,观赏。度壑(huò):越过深沟。穿岩窅窱(yǎo yù)通:穿过深山。窅窱,深远的样子。好山多在夕阳东:指太阳落山时,许多美丽的山峦出现在东方。望穷碧海龙宫近:看尽了蓝色的海水和龙宫的远景。龙宫即蓬莱。踏破苍苔鸟篆工:踩碎了青苔,像鸟的足迹一样清晰可见。鸟篆,指鸟迹或鸟爪印。花坞(wù)四时常带雨:花丛中的小洼地一年四季都有雨水滋润。洞门终日细含风:洞门里常年有细细的风,像春风一样温柔。仙踪法界如堪拟:神仙的痕迹就像可以比拟的地方一样。法界,佛家语,指佛教所说的境界或世界。蓬壶,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华嵩,传说中的地名,这里泛指仙境。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当时诗人正任苏州刺史,在苏州西郊的东石山游赏。全诗通过写景抒怀,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联“度壑穿岩窅窱通,好山多在夕阳东”,是写诗人在东石山游览的景色。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越过深沟,穿过岩石,山间幽深曲折,好山多在夕阳的余晖下展现其迷人的风采。这一句诗以“度壑穿岩”为线索,生动地勾勒出东石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的山谷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颔联“望穷碧海龙宫近,踏破苍苔鸟篆工”,是对前面景色的描述进一步深化。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诗人的目光被那碧波万顷、龙宫近在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同时,那青苔覆盖的小径上,也留下了诗人深深的脚印,像是鸟儿留下的印记一样清晰可见。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东石山的美丽景色,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花坞四时常带雨,洞门终日细含风”,是写诗人在花坞中漫步的情景。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花坞中的小溪总是带着雨水流淌,而洞门前的风则如同春风般温柔细腻。这一联进一步展示了东石山的自然风光,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尾联“仙踪法界如堪拟,不是蓬壶即华嵩”,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用“仙踪法界”来形容那神秘莫测的境界,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蓬壶”、“华嵩”等词汇,将仙境比作人间的美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