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何处无风雨,试问行人归未归。
画里山川看亦险,人间岐路事多违。
海门有影龙方战,桑土何心鸟倦飞。
最好中流千尺浪,不曾摇折钓鱼矶。

寄郑思斋侍御罢官

百年何处无风雨,试问行人归未归。

画里山川看亦险,人间岐路事多违。

海门有影龙方战,桑土何心鸟倦飞。

最好中流千尺浪,不曾摇折钓鱼矶。

注释译文

  • 百年何处无风雨:这句诗表达了人生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风雨相伴,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挑战。
  • 试问行人归未归:这里诗人在询问那些曾经离开家乡的行人,他们是否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与重逢、归途的深切感慨。
  • 画里山川看亦险:虽然眼前的山水画看起来很宁静美丽,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它们隐藏着许多危险。这可能象征着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的复杂和不易察觉的危险。
  • 人间岐路事多违:人间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曲折和挑战,常常与预期不符。这句诗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以及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
  • 海门有影龙方战: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海门附近的画面,海浪拍打着岩石,仿佛巨龙正在激战。它象征着困难和挑战面前的勇气和决心。
  • 桑土何心鸟倦飞:这里用“桑土”比喻故乡的土地,而“鸟倦飞”则形容远离故土的人们。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们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远方的无奈心情。
  • 最好中流千尺浪:这里的“中流”意味着中间或中心位置,而“千尺浪”则形容波浪巨大且汹涌。这可以理解为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努力前行直至达到理想的彼岸。
  • 不曾摇折钓鱼矶:这句诗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即使面对巨大的波涛和困难,也能像钓鱼一样保持冷静和坚韧,不被任何挑战所屈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风雨、山水、海洋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离别与重逢、勇气与坚持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人比作鸟、将海浪比作龙等,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