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亭清切五云边,盆沼谁移玉井莲。
来赏正逢初过雨,倚看须著半含烟。
何妨绝代称君子,准拟前身是水仙。
四十年来同榜客,一尊相属醉花前。
“玉亭清切五云边,盆沼谁移玉井莲。”
陆深的《和宫端后渠玉亭赏莲之作》是一首充满文人意趣的古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赏莲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与追求。
“玉亭清切五云边,盆沼谁移玉井莲。”首句开篇即用“玉”字点题,既形容了玉亭的清澈、高洁,又暗示了其与天边的五云相接的景象。紧接着通过“谁移”一词,引发出对池中莲瓣被移走一事的好奇与惋惜。这一句不仅设置了场景,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来赏正逢初过雨,倚看须著半含烟。”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来到玉亭赏莲时的情形。初过雨后的清新与湿润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而诗人倚靠在亭中,看着那些半含烟水的莲叶,仿佛能感受到那层层叠叠的水汽与莲花的香气相互交融。
“何妨绝代称君子,准拟前身是水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品格的高远追求。他不仅赞赏眼前的君子般的人物,更是想象他们如水中的莲一般,拥有不染尘埃的品质。
“四十年来同榜客,一尊相属醉花前。”尾联则转向了诗人自己与众多同年进士的相聚,共同在花前饮酒作乐的情景。这种欢聚时刻不仅加深了友情,也在诗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体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及其在官场上的社交活动。
《和宫端后渠玉亭赏莲之作》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君子之德以及文人聚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赏莲的经历,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洗涤,值得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