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岐莫怪恨喑喑,投赠天涯纸半函。
泽国乡音三泖北,江湖夜雨一灯南。
浮踪去住僧留偈,世味寒温佛饱参。
归去若逢人问讯,文章何用学春蚕。

赠别尤宗阳还吴门

临岐莫怪恨喑喑,投赠天涯纸半函。

泽国乡音三泖北,江湖夜雨一灯南。

浮踪去住僧留偈,世味寒温佛饱参。

归去若逢人问讯,文章何用学春蚕。

注释:临别时不要奇怪我说话声音哑,给我送行的人是天涯的游子,我带着半张纸的信回去。在泽国的家乡听到故乡的口音,想到三泖以北的故人,江湖上的夜雨中,一盏孤灯南行。我的踪迹飘荡不定,像僧人一样四处游历,世俗的冷暖如同佛教中的悟道般明了。回家后如果遇到别人询问,我的文章又有何用?学习春天的蚕,它的工作是为了吐丝。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临别尤宗阳(名不详)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以真挚的情感贯穿始终,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许。

首句“临岐莫怪恨喑喑”,诗人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希望对方不要责怪自己的言语不清。这种直率的方式体现了诗人的坦诚和自信。

次句“投赠天涯纸半函”,诗人用“纸半函”来比喻自己的情感深厚,如同一封书信一样珍贵而重要。这一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段友谊的重视和珍惜。

第三句“泽国乡音三泖北”,诗人以“泽国”、“乡音”、“三泖”等关键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这里的“三泖”指的是松江地区,是当时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之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江湖夜雨一灯南”,诗人以“江湖”、“夜雨”为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江南夜景。这里既有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也有他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归宿。

第五句“浮踪去住僧留偈”,诗人借用“浮踪”和“僧留偈”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有时需要漂泊不定,有时则需要驻足停留。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修行和领悟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六句“世味寒温佛饱参”,诗人以“世味”、“寒温”、“佛饱参”为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滋味和变化,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佛教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超越。

最后一句“归去若逢人问讯,文章何用学春蚕”,诗人以“归去”和“问讯”为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他认为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并不需要通过写文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才华,而是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