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种竹当公事,此去成林知好看。
春雨龙孙过墙起,月明凤羽满溪寒。
恍疑台殿临淇水,旋着阑干护石坛。
欲报所思频怅望,自将颜色比琅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春雨竹》。
诗句解析:
- “偶来种竹当公事,此去成林知好看。”
- “偶来”表示偶然或无意之举。这里指作者无意中种下竹子作为公务。
- “此去”指的是未来某段时间。
- “成林”意味着竹子生长得茂盛,形成了一片林子。
- “好看”表达了竹子长成的美景令人欣赏。
- “春雨龙孙过墙起,月明凤羽满溪寒。”
- “春雨”描绘了春天细雨的情境,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 “龙孙”通常指代竹笋。
- “过墙起”形容竹笋快速生长,从土中冒出,仿佛要冲破墙壁。
- “月明凤羽”通过比喻将月光下的竹叶比作凤凰展翅。
- “满溪寒”形容因月光而显得更加清凉、幽静。
- “恍疑台殿临淇水,旋着阑干护石坛。”
- “恍疑”意味着好像、仿佛。
- “台殿”可能是指古代帝王的宫殿或亭台等建筑。
- “临淇水”指这些宫殿或建筑仿佛坐落在淇河边。
- “旋着阑干”描述在栏杆旁边守护的场景。
- “护石坛”可能是指围绕在岩石上的台阶,给人一种庄重或神圣的感觉。
- “欲报所思频怅望,自将颜色比琅玕。”
- “所思”可能指对某种情感或回忆的思念。
- “频怅望”表达了频繁地、不断地眺望远方。
- “自将颜色比琅玕”中的“颜色”可能是指竹子的颜色或竹子带给人的感觉。
- 将竹子的颜色与美丽的玉石(琅玕)相比较,表达了竹子的美及其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细雨中新栽竹苗的生长过程和夜晚月光下竹子的美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生长特性及其带来的美好景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竹子的美丽和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过往情感的回忆。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竹林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夜晚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