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浮沉如一舸,一日千里十日坐。
顺风人喜逆风怒,我任天公何不可。
随身所到一问津,去者从右来从左。
古今道路无不然,自有亨衢自坎坷。
黄泥岸高绿树深,遥望前船密如锁。
争先疾趋古所戒,夜宿澄潭傍渔火。

【注释】

宿:过夜。一舸:指小船。

顺风:顺水行舟。逆风:逆水行舟。

天公:自然,天气。何不可:有什么不可以的。

所到:所经过的地方。一问津:询问渡口。

前船:前面行驶的船只。古所戒:古人所说的禁忌。

澄潭:清澈见底的池塘。傍:靠近。

【译文】

大风过后停驻在城中,人生沉浮就象一只小舟。一天能走千里路,十天却只坐了一天船。

顺风行船人们高兴,逆风而行人们恼怒,我说我的命运任凭自然,难道还不行吗?

随处可去之处都有渡口,离去的人从右边来,回来的人从左边走。

古今的道路没有不同,自有畅通无阻的大道,也有坎坷不平的小径。

黄泥岸高绿树深,远远望去前面行驶的船只密如锁链。

争先疾趋是古时候的禁忌,夜晚住进清潭旁的渔火旁边。

【赏析】

《大风留城》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后在江州所作。诗中通过写自己遭遇风雨、漂泊江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大风宿留城”,起笔不凡。大风之后,停驻城中。这一句看似平淡,其实包含着许多深意。诗人以“大风”起头,暗示自己的身世如同被大风卷走的船只,飘荡不定,无所归依。而“宿留”二字,则表明自己暂时停留在这个城市。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接下来两句,诗人用“一日千里十日坐”来形容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所见所闻。这两句虽然表面上看似在描述自己的行程,实际上却是在借景抒情,表达出自己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描述。他看到了顺风行船的人们喜笑颜开,而逆风行船的人却怒不可遏。这里的“顺风”和“逆风”,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更是对人世间冷暖、悲欢的生动比喻。而“我任天公何不可”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他认为,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只要顺应自然,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得诗人在风雨飘摇的人生旅途中显得格外从容。

诗人的视线转向了他所经历的道路。他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茂盛,而前方的船只却密集如锁链。这里的“前船”和“前船”都是指南方来的船只,象征着南方繁华热闹的景象;而“绿树深”则暗示着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在梦中才会出现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然后诗人转而写自己的感受。他看到前方的船只争先恐后地疾驰而过,不禁感叹道:“争先疾趋古所戒”。这里不仅体现了他对古人言行的关注,更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同时,“古所戒”三字也巧妙地点出了自己的心境变化。从最初的迷茫和困惑,到现在的坚定和豁达,诗人的心路历程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对环境的描绘。他看到夜晚时分,清潭旁边的渔火闪烁不息,映照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里的“澄潭”象征着心灵的平静与安宁,而“傍渔火”则暗示着人生的归宿与希望。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悠扬,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自我形象,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