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东来万里道,遥接瀛洲与蓬岛。
三江有水剪不断,五湖无波净于扫。
龙江先生江上生,德器文章俱老成。
胸吞云梦已八九,量比汪陂无浊清。
登科弱冠人如贾,辞源倒挽银河泻。
砥柱中流力有馀,扶摇九万风斯下。
掖垣谏草避人焚,宪节西持往校文。
多少鱼龙随变化,一天星斗浸寒云。
云间自爱归来早,莼菜鲈鱼旧盟好。
闲看秋影澄道心,坐见红尘扬碧草。
碧草红尘阅岁年,宣尼当日正知天。
终同渭水非熊兆,会起浮空万斛船。
【注释】
龙江歌:即《龙江颂》,唐代大历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龙江东来万里道,遥接瀛洲与蓬岛。
三江有水剪不断,五湖无波净于扫。
龙江先生江上生,德器文章俱老成。
胸吞云梦已八九,量比汪陂无浊清。
登科弱冠人如贾,辞源倒挽银河泻。
砥柱中流力有馀,扶摇九万风斯下。
掖垣谏草避人焚,宪节西持往校文。
多少鱼龙随变化,一天星斗浸寒云。
云间自爱归来早,莼菜鲈鱼旧盟好。
闲看秋影澄道心,坐见红尘扬碧草。
碧草红尘阅岁年,宣尼当日正知天。
终同渭水非熊兆,会起浮空万斛船。
【赏析】
《龙江颂》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篇咏史抒怀诗。全篇以“龙江”为题,歌颂了唐肃宗时期的名臣张九龄的功绩,同时抒发诗人对朝廷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期望。
第一首写长江源头至入海之阔远和其自然景观的宏伟壮丽。首句“龙江东来万里道”,总提龙江源远流长的气势,“万里道”既指其长度,又暗示出其来源之遥远,暗喻张九龄从岭南到长安的漫长历程;“遥接瀛洲与蓬岛”,则进一步描绘了龙江源头的辽阔壮美以及其源远流长的自然景观。次句“三江有水剪不断”写长江三江汇流的浩渺景象,“五湖无波净于扫”写太湖五湖之水清澈平静的美景,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秀美,同时也借景抒情,赞美了张九龄的政治才能。
第二首写张九龄在朝任职时的政绩。前三句“龙江先生江上生,德器文章俱老成”赞颂了张九龄的德行和才华,他像一条江河一样在朝廷里生生不息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后两句“胸吞云梦已八九,量比汪陂无浊清”,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朝廷中的卓越表现。张九龄胸怀宽广,能包容天下之事,他的智慧和见识都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
第三首写张九龄辞官归乡时的场景。前四句“登科弱冠人如贾,辞源倒挽银河泻”描写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进士,而他的才学之高也足以倾倒众人。后四句“砥柱中流力有馀,扶摇九万风斯下”则是对他才华横溢的形象描绘,他如同一座砥柱山一样屹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他的才能和抱负也足以支撑整个国家向前发展。
第四首写张九龄在朝任官时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前三句“掖垣谏草避人焚,宪节西持往校文”描绘了他在政治上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他的言行举止都被人嫉妒和排挤,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后四句“多少鱼龙随变化,一天星斗浸寒云”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处境和心境,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第五首写张九龄辞官归乡后的生活。前四句“云间自爱归来早,莼菜鲈鱼旧盟好”描绘了他辞官归乡后的惬意生活,他喜欢云游四方,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享受着宁静悠闲的生活。后四句“闲看秋影澄道心,坐见红尘扬碧草”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心境,他静观秋日的湖光山色,心境变得宁静而平和。
第六首写张九龄辞官归乡后的生活。前四句“碧草红尘阅岁年,宣尼当日正知天”则继续描绘了他的生活和心境。他度过了许多岁月,经历了许多事情,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后四句“终同渭水非熊兆,会起浮空万斛船”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未来和期待,他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