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广且平,万木郁以苍。
中有高楼台,翼翼何煌煌。
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
问是谁所居,缁衣礼空桑。
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
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
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
促膝临涧水,涧水清且光。
澄碧照我衣,可辨黑白黄。
俯身濯长缨,素手激清凉。
适意易为别,怅怅不能忘。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诗的首联,诗人从整体上描写虎丘山的自然景色:盘石广且平,万木郁以苍。盘大而平缓的石头和郁苍的树木,构成了虎丘山雄伟壮丽的画面。颔联写虎丘山中的高楼台阁,翼翼何煌煌。这两句用“高”“煌煌”等词,形容虎丘山中高楼台阁之高大壮观。颈联写殿柱装饰着黄金,堂内五色交错。尾联写问谁居住此地,缁衣礼空桑。诗人在感叹山河易改、人事难料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诗是一首游虎丘山之作。虎丘山位于苏州市西北郊,风景秀丽。诗人登临虎丘山,看到山上的楼台殿堂金碧辉煌,不禁发出感慨:“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这是对虎丘山川古迹遭到破坏的痛心疾首。“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诗人由虎丘山川古迹的沧桑巨变想到人世的兴衰无常。诗人由虎丘山川古迹的变迁想到人生的命运,由虎丘山川古迹的毁坏想到自己命运的坎坷,由自己命运的坎坷想到天下人的悲苦。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语言特点能力。本篇诗的语言特色主要有:(1)用典贴切自然,不露斧凿痕迹。如开头四句“盘石广且平,万木郁以苍……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运用了两个典故。盘石、盘古开天、五色,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材料;万木、苍翠,则来自《楚辞·九歌》。(2)形象生动,色彩鲜明。“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两句写殿宇建筑富丽堂皇,色彩斑斓。“清且光”、“澄碧照我衣”、“素手激清凉”等句子都写出了虎丘山水的明净秀美。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本首游虎丘山之作。虎丘山位于苏州市西北郊,风景秀丽。诗人登临虎丘山,看到山上的楼台殿堂金碧辉煌,不禁发出感慨:“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这是对虎丘山川古迹遭到破坏的痛心疾首。“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诗人由虎丘山川古迹的变迁想到人世的兴衰无常。诗人由虎丘山川古迹的毁坏想到自己命运的坎坷,由自己命运的坎坷想到天下人的悲苦。

【答案】

(一)

①盘石广且平,万木郁以苍。②中有高楼台,翼翼何煌煌。③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④问是谁所居,缁衣礼空桑。⑤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⑥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⑦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⑧促膝临涧水,涧水清且光。⑨澄碧照我衣,可辨黑白黄。⑩俯身濯长缨,素手激清凉。⑪适意易为别,怅怅不能忘。译文:盘石广且平,万木郁苍青;有座高楼台,翼翼何煌煌!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问是谁居住地?缁衣礼空桑。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促膝临涧水,涧水清且光;澄碧照我衣,可辨黑白黄;俯身濯长缨,素手激清凉;适意易为别,怅怅不能忘。赏析:《游虎丘憩剑池上作》,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虎丘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