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随处好,何况洞庭秋。
风露三千里,金波上下流。
此时闻铁笛,天际一登楼。

【注释】潇湘图:潇水和湘水的画卷。旧题:即《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十八首,是诗人在洞庭湖畔作的一首五言短诗。“山市晴岚”四字为该诗的标题。

【赏析】《咏怀八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一生政治理想破灭后的产物。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八十二首,写于公元765年(唐广德二年)秋天。

此诗是作者在湖湘之地游览所感之吟。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上晴岚美景,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首联“月光随处好,何况洞庭秋。”意思是说,月光普照大地,哪里都好,何况在洞庭湖上观赏秋色呢?这里“月光普照”和“何处”都是虚数,用反语写出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美丽。而“何况”两字则是进一步强调了洞庭湖上的秋色之美,表现出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之情。

颔联“风露三千里,金波上下流。”意思是说,洞庭湖水面上吹来的风带着露水,仿佛有三千里那么远,湖面如同黄金般波光粼粼,流动不息。这里的“金波”是借用了李白《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意象,表现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颈联“此时闻铁笛,天际一登楼。”意思是说,此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铁笛声,让人不禁想要登上高楼欣赏那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这里的“铁笛”是借用了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泊船,黄鹤楼中醉客眠。烟笼寒水月笼沙,渔父披蓑夜入芦花。半夜钟声到渔家,满船清酒落梅花。醉眠不觉天地阔,长江一泻千里斜”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上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词汇,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