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望沧海。俯视九州,一何慷慨。仙人王子乔,飘然遇云端。
手把十尺芙蓉,灏气六月生寒。嗟彼下土何啁啾,昨日绿发今白头。
胡不服食求大道,永与元气相为仇。海风萧萧吹海雨,海若扬旗,灵鼍击鼓。
仙人一去冉冉兮不可攀,遗我一粒之金丹。
【注释】
- 后篇:这是一首拟古的诗。据《旧唐书》记载,王绩年轻时曾随其父王泰游泰山,因不食而返。后登太白峰,见有金鸡玉衡、银壶天马等物,遂作此诗,寄意于神仙。
- 登泰山:指登山观沧海的壮举。
- 望沧海:指登上泰山之后遥望东海。
- 俯视九州:指放眼全国。九州,指中国。
- 仙人王子乔:神话人物,传说为黄帝之臣,得道成仙,骑白鹿游于云端之间。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飘然遇云端:指飘飘然飞升于云中。
- 手把十尺芙蓉:比喻手中握着如芙蓉般美丽的仙桃。芙蓉,即荷花,这里指仙桃。
- 灏气六月生寒:形容山高风大,气势磅礴。
- 嗟彼下土何啁啾:指那些世俗之人纷纷扰扰,如同鸟鸣般嘈杂。
- 胡(hú)不服食求大道:胡,同“胡”,指北方胡人,这里指那些不追求长生的人。胡服,指古代北方民族的服饰。
- 永与元气相为仇:永远与自然之气为敌。
- 海风萧萧吹海雨:海上的狂风暴雨。
- 海若(yù)扬旗:指海神在海面上飘扬旗帜,象征海神的威仪。
- 灵鼍(tuó)击鼓:指海神的鼓声,象征海神的威力。
- 仙人一去冉冉兮不可攀:意思是仙人一旦离去,就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无法再次接近。
- 遗我一粒之金丹:指仙人留给诗人一颗金丹,希望诗人能够修炼成仙,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初年诗人王绩的作品,是他随其父王泰游泰山之后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泰山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以“后篇”为题,意在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首联“登泰山,望沧海。俯视九州,一何慷慨。”描述了诗人登山远望的壮丽景象,以及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颔联“仙人王子乔,飘然遇云端。”则描绘了诗人在云雾缭绕中的仙境。仙人王子乔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颈联“手把十尺芙蓉,灏气六月生寒。”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美景。诗人手中的仙桃如同芙蓉般美丽,而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寒冷起来,象征着仙境中的神秘力量。
尾联“嗟彼下土何啁啾,昨日绿发今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世事的感慨。他指出那些庸俗之人纷纷扰扰,如同鸟儿的鸣叫一般,而自己则如同昨日的青春,如今却已白发苍苍。
最后一句“胡不服食求大道,永与元气相为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讽刺。他认为那些不追求真理的人永远与自然之气为敌,而自己则要追求真正的大道,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对人间世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既是一首描绘仙境的诗歌,也是一首寓言式的哲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