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既奏阳和长。德感天心贶。人文日月明。国势山河壮。
衢室民谣频击壤。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万岁乐:这是一首庆祝冬至南郊礼成的宴会乐章,共四十九首。
  2. 黄钟既奏阳和长:黄钟是古代的一种音律,奏出时阳气开始生长。阳和长表示阳气增长,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3. 德感天心贶:德行感动了上天,上天赐予福报。贶,赏赐。
  4. 人文日月明:人世间的文明繁荣,使太阳和月亮都显得明亮。
  5. 国势山河壮:国家的形势强大,山河壮丽。
  6. 衢室民谣频击壤:在衢室(指朝廷)里流传着百姓的歌谣,人们频繁地击打土地(象征耕作),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万岁乐》中的第四首。它以赞美冬至南郊礼成的场景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望。

第一句“黄钟既奏阳和长”,描绘了演奏黄钟之音时,阳气开始生长的景象。黄钟是古代的一种音律,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用“阳和长”来形容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寓意着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和生机。

第二句“德感天心贶”,表达了德行感动了上天,上天赐予福报的主题。这里的“德”指的是君主的德行,而“贶”则是赐予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君主德行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三句“人文日月明”,强调了人世间的文明繁荣,使太阳和月亮都显得明亮。这里用“人文”来指代人世间的文明,而“日月明”则形容人类文明繁荣昌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四句“国势山河壮”,表达了国家的形势强大,山河壮丽的景象。这里的“国势”指的是国家的形势,而“山河壮”则形容了国家的地形地貌壮丽。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疆域辽阔的美好祝愿。

第五句“衢室民谣频击壤”,描绘了在衢室(指朝廷)里流传着百姓的歌谣,人们频繁地击打土地(象征耕作),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里的“衢室”指的是朝廷,而“民谣”则是指百姓的歌谣。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和谐以及他们对丰收的喜悦。

这首诗通过赞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和人世间的文明繁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韩愈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